无限春风来海上

一点困惑。

大V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?似乎人更倾向于关注见解相同的博主。假设一个大V的形成过程是:吸纳认知相似的吃瓜群众→扩大影响力→拓展到别圈。如果专业公司来搞这个,第一步靠友军,第二步根据受众调整内容风格,第三步冲突吸睛?或许冲突本身就可以是友军双方,两面受益,不知道这个思路可不可行。靠所谓的深度好文太慢热了,不合适流水线。

如果背后是团队,那或许是想要流量变现。如果是个人,那网络映射到现实的影响力、利益变现、网络的副作用究竟孰轻孰重呢?这可能不是短期能看出效果的,也因人而异。比如靠既有社会地位完成原始粉丝积累的人、匿名的、偶然爆红的......

原来的BBS似乎更倾向于交流,而微博倾向于表达和社交。定位如此不同,那还期待什么深度。感觉现在供交流用的公共平台真的不多,不过网线本身就降低了说服力,面对面交流或微信/邮件诚恳陈述首先搭建了一个信任平台,让人能听进去东西。微博更像是对线专用。

那么,我们现在的认知究竟有多少是基于现实的,多少是基于网络的?多少是实事求是的,多少是虚张声势的?聚拢的朋友们、朋友圈内一致的声音究竟会让我们在认知中放大多少自己的地位,或者利益共同体的地位?

网络上的声音往往会更偏激一点。我觉得我们这些在网上高谈阔论的人最应该尊重实践者,毕竟我们所想的说的只是空中楼阁。如果从事理论研究或许可以放宽一点,不过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评论

热度(3)